自动化

冠状病毒将迫使制造商加强自动化、数字化

COVID-19迫使制造商在长期运营中更多地依赖自动化和数字化,以减少疫情和其他潜在经济挑战的财务影响。

由1张 2020年3月18日
Courtesy: Chris Vavra, CFE Media

COVID-19疫情正在成为一场全球压力测试。随着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数持续上升,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第一次疫情发生在中国,经过1个多月前所未有的严格防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现在整个国家的重心正在转向恢复正常的生产方式和正常的生活方式。即使疫情消退,中国制造业仍感受到一些重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这些影响将蔓延到其他国家。

对于许多受感染地区来说,经济在短期内会急剧下滑,疫情结束后会反弹,但COVID-19不太可能产生巨大的长期影响。地方政府防控措施将是关键因素。

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生产指数为27.8%,比上月下降23.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大幅放缓。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继续爆发,外部需求将受到影响,进一步阻碍复苏。

通过对发电、人口迁移、交通等数据片段的分析;国内复工率约65%(学生除外)。虽然企业整体复苏情况较好,但中小企业和生活方式服务业重返工作岗位难度较大。预计到5月份,生产和运营将完全恢复正常。

地方政府对疫情的防控效果是关键变量,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有效防控的前提下,整个疫情将在2-3个月内结束,社会将恢复正常。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众多企业的产能布局和供应链网络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跨国企业将进一步完善其灾害应急机制和供应链管理。

许多企业现在将考虑将制造业转移。在2011年日本地震期间,即使是那些几乎没有受到供应链问题影响的公司也决定搬迁。然而,产能跨境搬迁并非易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当地市场容量、所需时间和投资、当地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和物流、劳动力成本、技能水平等。相对而言,中国在汽车、电子等行业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得中国的产业链非常高效和灵活。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的政府政策、强大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劳动力技能和工程资源,这意味着许多跨国公司肯定希望在中国保留关键的生产中心。

对许多公司来说,建立健全的灾害管理机制可能是比转移生产更好的选择。而且,在艰难时期,将产能和库存重新分配到不同地区,辅以在短期内使用类似产品作为替代品的政策,以及发展多点供应商,都是可能的解决方案。尽管上述措施无疑会增加成本,但它将更好地保护供应链的稳定性——可能在下一次危机中节省大量成本。

从长远来看,信息链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供应网络的弹性。通过对供应链中物料、物流、库存、生产、资本等关键信息的掌握、分析和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更动态地跟踪和预测市场需求,并相应地调整生产节奏。所有这些都需要成为制造业更广泛的数字化推动的一部分,以应对下一次危机。

对生产企业来说,疫情只是暴露了原有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它可能迫使工业在自动化、数字化和物流流程和系统方面进行急需的改革。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疫情的短期影响是收入和利润下降。例如,在中国严格的防控措施下,一大批生产企业被完全停产,预计产能损失总共将持续1至3个月。此外,生产恢复不可能一蹴而就,复工也可能面临招聘困难、原材料供应不足、物流、现金流等问题。在此期间,营运成本显然仍将居高不下,进一步侵蚀利润。

中小企业以及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将会感受到最大的压力。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产能利用率高的企业,重点必须是尽快恢复生产,但对于一些原本处于市场边缘的企业,疫情会把他们推到这个边缘。

一段时间以来,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东南亚继续在全球低附加值生产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升级到更高价值的活动。如果大流行导致自动化水平普遍提高,这将进一步推动这一长期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政府、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但这只是短期效应,最终会通过。从长远来看,COVID-19是企业进行急需的运营改善的机会。

了解更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制造业的影响


1张
作者简介:张扬(Jan Zhang)是市场分析公司互动分析(Interact Analysis)的研究总监,负责该公司所有的机器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