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黄昏?

《经济学人》将其描述为“失败的梦想”。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太苛刻了?

2012年3月15日

本周是日本地震/海啸及其导致的核电站熔毁一周年,《经济学人》关于核能的专题很有趣吗打着"失败的梦想"的旗号尽管这篇文章的整体内容值得一读,但该章节认为,核电站将继续运行(日本和德国等例外),但很少会新建核电站(中国等例外)。

这种下降将更多地与成本和政治有关,而不是安全。最终,降低其实用性的原因之一是它如此巨大和昂贵。虽然可以用未经试验的设计建造风力涡轮机,甚至可以用实验性的超超临界锅炉建造燃煤电厂,但这种实验性的方法对核电站来说根本不实用。这涉及到太多的资金,任何建成的项目都必须运转正常,才能收回成本。这使得技术创新非常缓慢。目前的估计表明,一座核电站的成本是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发电能力的5到10倍。谁会以这样的成本在美国建一个新工厂?公用事业公司是否有理由为新电厂每千瓦投资9,000美元?你会借钱给公用事业公司,让它启动核电站项目吗?

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中国的新建筑正在疯狂发展。但是,即使以这样惊人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国内发电中只有不到5%是核能。希望建筑商能从那些不合格的建筑公司那里吸取教训在地震中倒塌的学校在四川。那些没有完全透明的许可和检查机制的国家(正如我们在海啸后了解到的,这适用于日本)并不是扩大核电建设的最佳候选者,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止中国。

最终,这些争论可以归结为一点:核能有利于可靠的基础发电,不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后果。这是唯一一种可以做出这种声明的技术,因此很难完全否定它。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当这种方法走到尽头时,我们仍将不得不考虑化石燃料或核能。需要对化石燃料征收高额的碳排放税,并降低核电站的成本,才能缩小巨大的成本差距。因此,所有能源都将更加昂贵,也许应该如此。